妮均的DC之旅--------by 鍾妮均







我真的非常高興能夠有機會參與在美國首府舉行之第三十八屆的神經科學年會,身處在三萬多個神經科學領域之學者之中,擷取他們的知識讓我受益良多。

在正式的大會之前,老師帶領我先參加了由認知領域舉行之會前會,舉辦此會的學者非常用心,他們向多方募款,為的就是讓學生們能免費的參與此會。在四個階段的會程裡,共有16位的演講者,其中不乏研究傑出的科學家發表自己的研究成果。而我最有興趣的部份,在於討論記憶固化以及epigenetics的分子機制,剛好也是大部份這些認知領域的學者們專注的議題。這一天,我裝著滿滿的知識回家。

正式的大會在DC的convention center舉行,會場大到讓人難以想像,卻還是塞滿了從世界各地到來的學者和學生,從12/15開始為期5天的大會,每天從早到晚都有無數場的演講以及數千張的海報,海報展場和廠商的攤位佈滿整個地下室,海報區的編號從A編到Z,再從AA延伸到ZZ,每一區各有一個主題,每一區大約有3、40張海報。面對這樣豐富的內容,我既不想眼花撩亂,卻也不想走馬看花,只好做出一些取捨。

我將重點放在與我的論文研究相關的T型鈣離子通道或是動物行為相關研究的海報上,另外還選聽了兩場主席特別邀請演講。一場是由Allison J. Doupe, MD, PhD主講,介紹鳥類如何學會唱歌,這個領域即在探討人如何學會語言的機制,目前已知鳥類的腦部有一個特定的腦區,在學習歌唱的過程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正常的幼鳥在經過〝指導者〞多次的教導及練習之後,即可明顯的聽出其吟唱的旋律與指導者唱出的相似許多,而該腦區被破壞的幼鳥不管如何努力仍無法學會吟唱。這個故事也許在告訴我,繼續努力練習的話,我的英文也可以變的跟老師們一樣好。另一場演講則是由Carol A. Barnes, PhD主講,她是前一屆的大會主席,演講的過程有點緊張,內容是在介紹老年的腦神經會有什麼樣的退化情形,才讓我們表現出老化的行為,這對以動物行為進行老化研究的學者來說,有一定的重要性,因為常常會有人懷疑老年的動物在學習能力上表現的差異,是由於老年的動物活動能力不好而不是因為腦神經的基因表達改變造成。有趣的是這位教授提到與老化有關的分子機制與我們實驗室正在努力鑽研的記憶形成的部份有高度相關性,也許有一天,當我們發現藥物可以強化記憶形成的時候,也可以用在一些與記憶退化相關的老化疾病上面。

重頭戲,是在自己介紹海報的那一個上午。老師在行前即決定好,要訓練我的英文以及獨立,所以在非必要的時候,她是不會出手幫我的,換言之,我必須獨自與外國人介紹我們實驗室的研究內容,in English。第一個聽眾是一個好心的日本教授,我講完以後,老師問他懂不懂我在講什麼,他回答:almost。之後才開始問我他聽不懂的部份。接下來遇到的外國人都很友善,很耐心的聽我解釋,最讓我自己驚訝的是,我順利的靠自己回答了幾個問題,不過還是有許多勞煩老師出馬的時刻。看到有人特地前來詢問海報內容,友善的給予回饋,一句〝做的很好〞總是令人感到鼓舞。

幾天下來,除了一些神經科學基礎知識的建立及擴展,還接觸到許多開發中的新技術,不難想像不久的未來將會有突破性的發展,我個人最期待的部份在於電生理與動物行為之間連接的可能性。不過整個會場中的台灣學生真是少之又少,我想可能與美國的旅費過高有關係,加上台灣的老師們帶學生出國參加研討會的風氣不盛也是原因。台灣學生應有多點機會見識國際科學研討會,除了專業知識部分的刺激,擴大眼界,還能進一步的內省,思考自己不足之處。
那幾天看到老師在會場中巧遇以前的同學,熱切的討論著彼此的近況與研究內容,讓我很嚮往,更希望未來的我也能如此,喜悅的與親朋好友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與心得。

在美國的幾天,並沒有讓我感覺身處國外,台灣在許多部分皆與美國有接軌,不僅有許多店家是共同品牌,電影也是同步上映,因此陌生的環境中反倒有熟悉之感。不過我很喜歡美國政府回饋人民的方式,他們將許多的資源視為人民共享,因此DC大部分的博物館皆為免費參觀,知識的力量將能使人民成長,很棒的想法。
最後特別感謝老師給我這次機會,讓我可以遠赴美國參與神經科學界的盛會,這趟來回飛行長達35個小時的旅程真是不虛此行,仍有許多地方是我想去但沒去成的,或是還沒看夠的,這些是我替自己埋下的伏筆,希望有天我能靠著自己的力量前往。

H. M.: 總是記不起, 但將永遠被記得


(Adapted from http://www.nytimes.com/2008/12/05/us/05hm.html?pagewanted=1&_r=1&ref=science)

H.M. 像是上帝送給神經科學家的一份禮物,

生命中很長很長的一段歲月, 他無法形成外顯(explicit)的長期記憶~~

沒有長期記憶的生命, 在俗世的定義中,是非常孤單悲涼的, 但或許H.M.自身並不這麼覺得~~

對正常人而言, 如果多數的記憶無法形成, 其實生命就失去了意義,但
H.M.生命的意義, 就在於27歲之後, 他無法成形的記憶~~~~

以前為了保護他的隱私,人們只知道他叫H. M.,

2008年12月2日清晨, H.M. 逝世於美國康乃狄克州 Windsor Locks的一家療養院, 享年82歲。直至他生命終了的這一天, 一位長期照料並且研究他的神內科醫師, 才宣佈他的全名是: Henry Gustav Molaison, 感謝他一生為大腦學習記憶功能研究領域的奉獻。

現在我們知道大腦裡不同的腦區負責不同記憶形式的儲存及表現, 但在1950年代, 科學家們對大腦如何形成記憶以及在何處儲存記憶卻不甚了解。在1950-2008不到60年的時間裡, 我們對大腦學習記憶的知識快速累積, 很大一部份得歸功給H. M.。

1926年 H.M. 生於美國的康乃狄克州 Hartford 市, 9歲那年, 他遭腳踏車撞傷頭部, 此後就常常痙攣發作, 並且症狀日漸嚴重。

直到他27歲那年, 因為痙攣症狀已經深深影響了他的生活及工作, 在其他治療方式都無效的情況下, H.M.的主治醫師 Dr. William Beecher Scovile 決定將他腦部異常放電而導致痙攣的腦區:海馬迴及杏仁核切除, 以減緩H. M.的症狀。

切除手術雖然治癒了H. M. 的痙攣, 但卻留下了無可彌補的遺憾: H.M.還記得自己的名字, 記得術前的人生, 但在術後發生的事他卻記不起來了。

那時在McGill University (蔡欣志老師的母校) 的外科醫師 Dr. Wilder Penfield 以及心理學家 Dr. Brenda Milner剛報告過兩則類似的病例, 因此 Dr. Scovile趕忙向他們二位諮詢 H. M.的手術後遺症。Dr. Milner很快就從加拿大坐夜車到康州探望H.M., 為他展開一連串的記憶測試, 她的研究持續了55年, 上個月(11月) 中,她才剛在Washington D.C.的神經科學年會中, 回顧了這55年來對H.M.所做的實驗以及和他相處的狀況。這55年之間,並有許多來自全世界的神經科學家及心理學家加入研究, 直至H.M.壽終正寢~~~~

這一系列的實驗, 改變了科學家們對大腦中記憶系統的了解, 也開啟了許多對海馬迴功能的探索。

術後H.M.的術前記憶依然完整, 他記得自己的名字, 爸媽的出生地, 讀過的學校, 住過的房子, 和1940年代他正青春年少時美國所發生的大事。但術後, H.M. 再也無法對人、事、時、地形成長期記憶,像是他見過了許多年的Dr. Milner, 每一次再見她, H.M. 都彷彿初次見面; 他也不能形成新的方向及空間記憶。

記不得剛認識的朋友, 記不得剛做過的事, 記不得剛去過的地方, 也記不得剛發生的情境~~

所以許多的科學家要求H.M. 一次又一次地重複許多實驗和測試, 他都很配和並很有耐心地完成, 就這樣受試了55年, 幫助我們了解海馬迴是形成可陳述性長期記憶和方向空間記憶的重要腦區。

然而H. M.並非所有的記憶形式都喪失了, 當Dr. Milner 請他對著一個星星形狀的鏡像描繪時, 他可以經由練習而學會並描得更好(試試看, 這並不是件容易的動作), 但他並不記得自己曾經一次又一次地描繪這個星形。這個實驗結果證實了有關動作的記憶(motor memory), 並不需要海馬迴。並且, 不同於可陳述的情境記憶,腦內有另一種記憶形式是內隱的, 不可陳述的, 但確實存在的。像是游泳、騎腳踏車和描圖, 我們無法說明過程和細節, 但就是能夠學會並表現。

此後的50多年間, 許多針對腦內兩大不同記憶系統(外顯及內隱)的研究, 以及對海馬迴功能與其細胞分子機轉的實驗陸續展開, 成果豐碩, 一層一層地解開了記憶之謎。

直至H.M. 死後的數小時, 他還在為科學奉獻, 許多科學家們為H.M.的腦做M.R.I., 希望能了解經過這幾十年來, H.M.的顳葉還有哪些區域是完整的, 哪些是缺失的, 以期與他晚年的記憶表現做關聯性分析。

就和愛因斯坦一樣, H.M.的大腦也將被保存做為日後研究之用。

Henry Gustav Molaison, 生於1926, 逝於2008, 無任何家人隨侍在側~~

記不得生命中的重大關聯

卻留下科學史上將永遠被記住的一段傳奇~~~~

抱歉了,達爾文



英國教會9月15日在其官方網站上鄭重向達爾文道歉:

‘Charles Darwin, 200 years from your birth in 1809, the Church of England owes you an apology for misunderstanding you and, by getting our first reaction wrong, encouraging others to misunderstand you still. We try to practise the old virtues of 'faith seeking understanding' and hope that makes some amends."”

(查爾斯‧達爾文,在你誕辰200周年之際,英國國教因誤解你並鼓勵他人也誤解你,而欠你一個道歉。我們希望能換回‘信念尋覓理解’的舊時美德,願此舉能對以往做出補償)

這個道歉來得有點晚,在達爾文逝世後126年,在”物種起源” (Origin of Species” 發表後150年~~

達爾文是演化論的奠基人,1859年出版了撼動當時學術界的“物種起源“,書中提出了生物演化論學說,從而摧毀了各種唯心的神造論和物種不變論,動搖了神權統治的基礎。當時的教會攻擊達爾文的學說“褻瀆聖靈”,觸犯“君權神授天理”,有失人類尊嚴。

英國教會也提到已故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生前為教廷一六三三年因伽利略提出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說法而將他送審一事致歉相提並論。

達爾文雖遭到教會攻擊,但卻不像伽利略被軟禁終身,在世時也見到演化論廣為世人接受。達爾文若天上有知,不曉得會不會接受這個遲來的道歉,他的一位曾孫倒是一點兒都不領情,認為英國教會此舉沒什麼意義(pointless)。

道歉是藝術,適時適當的道歉,可以化解心結,還原正義。(Sabina Sun, 道歉的藝術)
道歉在今日許多時候卻已經成為企業或政治人物的一種戰術,在錯誤發生時,運用即時的道歉希望將信譽或金錢的損傷降到最低。

英國教會向達爾文道歉的動機應屬前者,或許對於達爾文及其後代已不是那麼重要,但對一般大眾而言,卻有著重大的教育意義。

最困難的道歉,就是在不對等的權力關係中,威權一方誠心的道歉。也有些情況,權威者是如何也不肯道歉的,因為擔心影響自己的權威、地位,暴露自己的脆弱;擔心被羞辱、拒絕;或者擔心道歉後必需負擔法律責任,造成財產損失。(林正峰,鄭呈皇,"道歉的力量",商業週刊975期)

這個道歉雖然遲了,但至少英國教會自己心裡會好過點~~~~~

























ps: 
分子生物人類遺傳學系這學期生物學的演化單元,將於1/19請李明亮教授親自講授,精彩可期。

Mechanisms of Memory



Mechanisms of Memory
By David Sweatt, Ph.D.

Publisher: Elsevier Science
Pub. Date: October 2003
ISBN-13: 9780126789577
Sales Rank: 670,254
350pp
Edition Number: 1 (Source: www.bn.com)

一位令人敬重的前輩送了我這本書,非常喜歡,一打開就停不下地讀過一遍。

Sweatt 教授的科學論文寫得極好,總能將實驗室裡的發現,賦予哲學或臨床意義加以呈現,技巧地將讀者的思考由分子拉到系統層次,每每讀來總如醍醐灌頂般喜不自勝。

Dr. Sweatt 現任美國阿拉巴馬大學神經學科的主任,1986年獲得 Vanderbilt University藥理學博士,之後在Columbia University, Dr. Eric Kandel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Dr. Sweatt一直致力於學習記憶分子機轉的研究,此書綜述了已知的學習記憶在分子及細胞層次的研究成果,現今這個領域研究者的思考,以及一些尚待證實的推論,很適合對學習記憶有興趣的研究生及三,四年級大學部同學讀。

除了科學研究,Sweatt教授在這本書裡也展現了他的油畫造詣,在每章節起始,都放了一幅他手繪關於學習記憶模式的作品。

Final Farewell:Professor Pauch died at 47



前一陣子在The Wall Street Journal 看到這篇報導,一位大學教師以自身的生命,教導家人、學生及人們勇氣、樂觀、愛與希望~~~~


不久,他的演講廣為流傳,生命故事也寫成書,並翻成7國文字在全球出版。


今天起床看New York Times, 得知他已向充實的人生道別,47歳


同學們找個時間看看他的書,聽聽他的演講,然後可以談談你們的感想


對於我來說,每一天睜開眼,感覺又得到老天爺的恩賜祝福

每一天睜開眼,就想不要空過,用心對待我的家人、學生及朋友們

我們有朋友也正在勇敢面對生命的關卡,

讓我們一起誠心祝福堅強的他順利過關~~~~





憶海謎踪

"憶海謎踪",是實驗室參與大愛台所拍攝的"發現"系列科普節目,內容從學習記憶的基礎機轉到阿茲海默症病人失憶的症狀都做了介紹,可直接點選收看。

Commencement




本來以為送走了幾年的學生,今年應該心情會很平靜。
但看到琇玲、翠蘭和小黑穿著碩士袍在台上的那一刹那,還是好想上前抱個滿懷,I don’t understand why we were not allowed to----- 那是一股油然升起的感動,無法也不需要壓抑的~~

每個學生都不一樣,經過兩年都有改變,但兩年多麼短,還是覺得給得不夠多,擔心出了實驗室走得搖搖晃晃~~~~

修改論文時,通常是我和學生關係最緊繃的一段過程,學生不耐來回反覆地修訂,但他們如何能了解,再怎麼修改都沒有完美的一天。

我的碩士論文被Dr. Innes修改了上百回,他說,妳的英文可能被“教錯”了~~~~ 我也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雖然咬緊牙根,沒有抱怨地照著改,但仍有一種感覺:冬夜大雪的校園裡,彷彿只有我孤單地還在修改論文。

博士論文大約被Dr. Thompson修改了三十幾回,事後他講,我的英文書寫算不錯的,邏輯清楚就好改,有些外國學生的論文他還得先雇請工讀生幫忙修改文法,

“妳沒讓我花這筆錢”, 他說。

是因為感謝老師一次又一次的修改,所以現在一次又一次的修改~~~~

有的學生了解,有的不見得明白,但是沒有關係,That is my job.


兩年前聽一篇報告而淚流滿面的學生,
兩年來很認真地學習、做實驗,
希望她因著了解而更堅強,但願知識讓她不再害怕~~


Commencement, 是畢業典禮,在英文裡也意味著另一個開始(the time at which something is supposed to begin),祝福每一位畢業的同學們都有個美好的開始,而我,也將開始另一段訓練的過程~~~~

Beyond Bias and Barriers: Fulfilling the Potential of Women in Academ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最近上了一門課, 談科學界性別差異的現況, 參考了這本書中的許多資料, 與大家分享
http://books.nap.edu/openbook.php?record_id=11741&page=1
書裡收集分析了美國過去十年來,科學工程界從學生、年輕研究者到資深學者的表現。資料顯示,一直到大學畢業,選擇生物醫學為主修的男性及女性的比例相差並不多,但越資深的階層或高階主管,女性的比例就越來越低。放棄在科學之路繼續前行的原因,多半是因為母性使然或社會期待而選擇以家庭生活為主,並非能力不及之故。

隨著社會的進化,女性科學研究者(或者所有的工作女性)想在家庭與工作間獲得平衡,並不是太困難,然而若想更上一層樓,就得加倍付出了。可喜的是,資深女性研究者的表現往往傑出,亳不遜色。

當然啦,男性也有難言的苦楚,即使興趣不合或表現不佳,也只能過河卒子般奮力往前衝,很難說出"我要回家帶小孩"這樣的辭職理由。

這苦,恐怕是女性研究者很難體會的。

另一本書,"Self-made Man" (中譯本:自製男人), 倒是做了有趣的實驗,幫助女性同胞們了解男人。一個女性專欄作家Norah Vincent為了了解男人的世界,變裝混入男性社群裡長達18個月,實際參與男性世界的運作,目睹了一些男性為了追求事業成功,願意不計一切付出任何代價的可怕畫面。Norah回歸女性後的心得是:“當男人, 真的不容易。“


達到平等的長路遙遙,在職塲或家庭裡,異性間互相包容尊重,使各自天賦的潛能得以發揮,社會自然和諧進步。

課後收到學生珍貴的心得回饋,若這堂課能開啟他(她)們對性別差異的思考及體認,一樂也~

怪可愛的基因體解碼囉!


它有類似鴨子的嘴與蹼,可以像禽類及爬蟲類一般的下蛋,又具備哺乳能力及毛髮,這樣怪怪的生物,它的基因體會是什麼樣呢?   
(Figure by Natalie  Angier, Published May 13, 2008 on New York Times)


上星期Nature雜誌刊出了由八國的科學家共同合作的研究成果:完成了鴨嘴獸基因體的定序,結果引發了熱烈的討論,研究者及一般大眾關心鴨嘴獸的基因體組成更甚於當年對蚊子或阿拉伯芥基因體定序完成時的反應。一位參與研究的科學家說,人們喜歡鴨嘴獸,可能因為它不具威脅性,又拙得有點可愛。

支持這項研究的是美國國家人類基因體研究院(National Human Genome Research Institute), 院長 Dr. Francis S Collins 說:“鴨嘴獸不但外表怪的可愛,內在的基因體也怪怪的“,”然而這項怪怪基因體定序研究絕對是無價的﹣﹣﹣﹣“

這項研究用的是澳洲新南威爾斯一隻母鴨嘴獸“Glennie” 的genomic DNA,
鴨嘴獸的基因體包含了18500個基因,大約是人類基因數的2/3,基因序與人類相似度為82%。

鴨嘴獸的基因解碼,對生命科學的進展有什麼幫助呢?

鴨嘴獸是現存的兩種單孔類(monotreme)動物之一,另外一種是 針鼴(enchidna), 單孔類動物與哺乳類約在1憶6千6百萬年前分家,兩類同源的祖先既有爬蟲類又有哺乳類的特徵,鴨嘴獸顯然長得跟老祖宗比較像。

鴨嘴獸的基因裡也是兩類兼具,有與下蛋、產毒等相關爬蟲類特有基因,也有與泌乳、抗菌相關的哺乳類特有基因,比較特別的是,鴨嘴獸也有嗅覺受體(odorant receptor)基因﹣﹣﹣﹣﹣

人之異於鴨嘴獸者,幾希?

鴨嘴獸的基因體定序,有助於了解哺乳類的基因在演化過程中是如何被保留或失去的,而這些保留性高的基因,往往關乎著基本的生存功能-

帶著侏儸紀時代就生成的尾巴,鴨嘴獸不停地在演化之路上向前行,絲亳沒有放慢腳步的意思

我想知道,鴨嘴獸是否仍帶著遠古的記憶?

*Francis Colins的新書http://lgdntu.blogspot.com/2008/05/blog-post.html

師徒對談








Get Your Own!



老師大老遠來看我, 回去前一晚,我們在高樓的法式餐廳裡晚餐`~~~

"妳確定妳的財務負擔得起這餐嗎?“, 老師問。

"放心, 我存了錢就為了招待您~~~~":)

"我怕我回去後,妳會窮上十年";, 老師俏皮地對我眨眨眼。

Dr. Thompson用法文點了菜,穿著很法式的waiter,丈二金剛一點兒都摸不著頭腦, 我知道他有點故意,應該心裡是想: 既然菜單都印著法文,waiter 應該也要每一道菜都叫得出名字~~~~~~

見那waiter很為難,我輕輕指著菜單上老師點的菜項暗示他,他倒也機靈,一一記了下來。

餐廳裡除了我們,沒有其他的客人, 老師說菜做得道地,酒也好,望著窗外的Sogo和新光三越,他說"這城市裡的人, 錯失了一個好餐廳,若不是窗外沒有巴黎鐵塔,我會以為身在法國。"

菜一道道地上,Dr. Thompson吃得好,心情也高興了起來~~~~

“我已經很久不演講了~~~“

“除非是老朋友或之前學生的邀請~~~“

"我知道,謝謝您來看我,我知道您大老遠來是因為有學生在這裡~~“

"很高興見妳一切順利“

"我會好好加油!!";

"您這次隔了十多年,再來台灣,感覺如何?"

"喔,印象很好,非常繁榮進步,比十多年前進步許多,人們也都和善可親,我很高興遇見許多優秀的台灣人。";

"我最喜歡太魯閣的美景,令人感到平靜詳和~~~~“

老師對台灣歷史和地理的了解程度,令我感到驚訝,他對日治時代的那一段影響,尤其有興趣,常常問我許多相關的問題。

談到政治,我說這個國家還有一些前代留下來的糾結,以及自我認同的問題,他定了一下,告訴我;“再等一等,時間會解決這些問題~~~~~“

談了歷史與政治,雪碧冰砂上場了,這是為了讓客人清清嘴裡的味道,才能品嚐接下來幾道菜純粹的本質~~~~

餐廳裡很安靜,很適合我提出一些根本的問題, "Dr. Thompson, 您認為"人生"是什麼?"

老師想都沒想,說: "每個人對人生的定義不同,每個人在不同的階段對人生的定義也不同。我年輕時以為科學研究就是我的整個人生,但我現在知道我的人生還有許多其他的部份,太太,女兒和孫兒們,以及許多許多的學生~~~~~"; "妳也要好好去定義自己的人生~~" 老師笑笑

接著,又聊了些其他師兄姐及同學們的近況,對每個學生,老師都好關心~~~~

"您從來沒對學生yelling,對不對?“

"但對女兒有過。"; 他笑著說: "好的學生,不需要yelling,他們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用功的學生,吼了他也沒有用。"

"您記不記得,有一次,Judith (師母)告訴我老鼠好久沒做了,要我加緊實驗。" "其實那時家裡有點事,進度比較緩慢,但我從來沒跟您講,可是您那時聽到Judith的聲音,從辦公室走出來制止她喝斥我,並告訴她: "Ingrid知道她要做什麼啦,妳別管她。"

"我那時心裡既羞愧又感動,羞愧自己怠惰了實驗,又感動老師的包容,第二天馬上快馬加鞭,加緊實驗進度!!"

"那是因為妳值得我的信任,You dont abuse my trust~~~~"

接著他興緻勃勃地告訴我一些得意門生的近況和相處時的趣事, "Tracy Shore 在實驗室時,幾乎每天都來辦公室跟我辯論她的數據,但她很聰明,總能說服我。“

"Diana是我最喜歡的學生,聰明,勤奮,又努力,但她因為生育困難,好不容易生了兩個孩子,捨不得,於是放棄研究,回去專心做媽媽,那時我對她的決定有點失望,可是Judith說,當個好媽媽也是一件重要的事啊!!"

"Judith說的是,我們很幸運有Judith,以前在實驗室裡,我們不敢向您說的事,卻都會向Judith說~~~~~"

"這我知道~~~~" Dr. Thompson了解的笑了笑

"老師,您有過許多得意門生,但一定也有些學生使您失望,會不會難過?"

"還好,我的成功比失敗多~~~“,他笑笑說。

窗外的天色暗了下來,七彩霓虹亮了起來,我鼓起勇氣,問了真正想問的~~~~

"Dr. Thompson, 您﹣﹣﹣﹣認為﹣﹣﹣﹣"死亡"是什麼?"

"What is that?" 他皺了皺眉, 其他的問題,老師都聽得清楚也答得迅速,惟獨這題~~~~~

我確定Dr. Thompson聽到了,但對他的年紀來說,這是個敏感的問題,我是不是別造次才好~~~~~

但既然問了,老師也聽到了,那就硬著頭皮問到底吧,畢竟,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

"What do you think "Death" is ?" 我又問了一次,

這回,他想了好一下子,啜了一口酒,然後看著我,慢慢地開口: "這是我要做的最後一個人生實驗,可惜沒機會告訴妳結果~~~~",他笑了起來, 隨即又正色道:"不過,妳知道,我是個行為主義者,我相信一旦大腦停止運作,一切就結束了~~~~~~"

我覺得自己有點殘忍,在這個年紀問他這樣的問題,於是開始耍呆,逗老師笑~~~~ 天色越來越沈,老師與我酒足菜飽, Dr. Thompson起身,說:"我要直接回飯店就寢了!!!"

"好,不過,您還沒買送給師母的禮物呢~~~~"

" 明天到機場的免稅店再說吧~~~~~~"

照例,他向大廚致謝,讚美他的廚藝後才離去, 偌大的餐廳,整晚只有, 師與徒